华为不造车,却打造三个汽车品牌,这是咋回事儿?自主品牌把奔驰宝马拆烂了,为什么就是造不出优秀的发动机?
1、华为不造车,却打造3个汽车品牌,这是咋回事儿?
就在百度,苹果,小米这些互联网公司纷纷宣布要制造 汽车 的时候,外界也很期待华为能够参与进来。毕竟就连小米这样的公司都宣布造车了,那么在智能手机领域,拥有更强话语权的华为制造 汽车 不是也顺理成章吗? 但是最近,华为在深圳举办的分析师大会锋答上。华为再次强调华为不造 汽车 。华为宣称早在2012年就有跟 汽车 相关技术进行研究,成立了车联网实验室。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跟中日德的车企,高管都接触过之后,华为明白,在 汽车 这条赛道上,华为不要造整车,而是要造1个驾驶员(自动驾驶技术)。 因此早在2018年的3亚高管会议上就已经立下最终决定:华为不造车,只帮车企造好车。这个目标至此都没有改变过。 华为不造车,而是帮助 汽车 企业造好车。 目前华为已经与3个车企合作,包括北汽新能源、重庆长安、广汽,并且已经与北汽新能源联合打造了子品牌ARCFOX极狐。并且,只有用上华为深度定制的设计如自动驾驶系统的产品才会打上华为INSIDE的标。 所以华为的思路是,今后专注于自动驾驶技术方面的开发,并且成为自动驾驶技术的供应商,帮助各个 汽车 企业。但是华为的这条路,看似是1条很保险,成本也可控的路,但却是1条很难走通的路。 华为走的是1条更保险,但燃辩是却更难的路? 首先 汽车 和智能手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事物。在智能手机领域,目前全球的智能手机几乎就包含两个操作系统,1个是苹果的iOS系统,1个是安卓系统。特别是安卓系统,基本上垄断了其他的手机品牌。 但是 汽车 厂商却不1样,目前但凡是有实力的皮基缺 汽车 厂商都在开发自己的自动驾驶技术。奔驰有自己的自动驾驶技术,特斯拉也有自己的自动驾驶技术。包括谷歌,甚至是百度,也都很早的就开始布局了自动驾驶。 我相信谷歌和百度并非不想推广自己的自动驾驶,但是在 汽车 厂商那里却很难推广开。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 汽车 厂商也在开发自己的技术。有实力的厂商不会与谷歌和百度合作,所以谷歌和百度也只能是选择没有实力的 汽车 厂商,但是这些小 汽车 厂商在规模和体量上也比较小,因此在产品推广起来也很难。 华为并非是最早布局自动驾驶 汽车 技术的企业。而在自动驾驶技术这条赛道上,面对的竞争者非常的多。所以百度很快的就想明白了,与其把阿波罗系统用在别家品牌上,还不如首先应用在自己的品牌上,这样能够实现更好的软硬件结合。所以这也是百度造车的初衷。 北汽自身难保,搭载华为系统的ARCFOX极狐就能成功吗? 目前我们看与华为展开合作的是北汽,广汽这些自主品牌,这些自主品牌目前在体量上也就是属于中国,第2梯队或者是第3梯队的自主品牌,北汽本身也已自身难保。2020年北汽新能源 汽车 销量为25914辆,较2019年的150601辆下滑了82.79%。 北汽销量的下滑是多方面的原因,并不仅仅是因为系统。所以北汽与华为的合作,共同创建了ARCFOX极狐品牌,虽然在车机系统上使用了华为,但是在竞争激烈的 汽车 市场,依然很难让人相信,搭载了华为系统的北汽新能源,就能够崛起了吗? 除此之外,每个 汽车 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战略。而 汽车 企业,要想选择华为系统的话,那么其实就把软件交互方面完全交了出来。并且与华为联合成立新的品牌,与华为深度绑定,对于 汽车 厂商来说,也是1步险棋。 因为今后在新能源 汽车 ,自动驾驶 汽车 时代到来之后,那么自动驾驶技术包括电池技术就非常重要。就像特斯拉早年使用松下电池,但是后来又使用了宁德时代和LG的电池1样, 汽车 厂商不会把自己最核心的东西只交给1个厂商去做。因为如果都交给1个厂商的话,那么 汽车 品牌承担的风险也太大了,万1松下电池有问题,那就会拖累整个 汽车 品牌的发展。 所以华为目前还不是自动驾驶 汽车 技术领域里最强的,也没有形成自己的技术壁垒。在这样的前提下 汽车 厂商选择与华为进行合作,其实就承担了很大的风险。 所以最终我相信华为或许还会走上自己造车的路。今后如果华为与各个 汽车 厂商的合作很顺畅,那么这条路或许能够继续发展下去。如果 汽车 厂商选择了华为的系统,依然没有发展起来的话,那么华为很可能还是会选择自己制造 汽车 。 就像华为拥有海思,麒麟芯片,华为拥有鸿蒙系统1样。因为华为自己也知道,实现软硬件结合,才能够实现最完美的用户体验。
2、自主品牌把奔驰宝马拆烂了,为什么就是造不出优秀的发动机?
逆向研发是独立品牌发展初期的必经之路,除了设计发动机或变速箱外,逆向发展是普遍的,但是存在1个问题,独立品牌经常投资日本汽车,或者梅赛德斯·奔驰和宝马等豪华品牌的引擎,因此我们都打破了奔驰,宝马和3菱的形象!但是为什么不能做1个好的引擎?首先,梅赛德斯-奔驰宝马发动机的结构复杂,材料和配件的成本很高,并且难以模仿。对于在过去十年中成立的国家汽车公司来说,即使制造这些引擎,也基本上不可能模仿这些引擎,可靠性和成本无法承受。 1.不仅如此,您还会经常发现中国有很多模仿3菱或直接使用3菱发动机的发动机。但是效果不好。实际上,这很简单。经过市场测试的3菱发动机无疑是1个更好的选择。当时,3菱也缺钱。这也是过去购买成本的最佳选择。民族品牌还不足以使用3菱发动机。令人惊讶的是,问题来了!有人的重要技术可以为您使用吗?梅赛德斯·奔驰,宝马,大众,丰田和通用汽车不会轻易出售自己的发动机。发动机是汽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拥有10,000多个0部件。它也是利润和技术利润最高的公司之1。他们当然不会教我们核心技术。 2.有人会说:“为什么不自己开发引擎?”我想知道其他国家的发动机结构。这很简单。我真的不会买回来再打开它。,但是最终调查的结果是没有。最好直接购买别人的引擎!随着时间的流逝,1旦提到家用车,就很容易想到您应该使用3菱发动机。实际上,几年前家用车已经开始投资研发!这包括吉利,比亚迪和长安等传统品牌。当然,奇瑞和广汽已经获得了从其他人的汽车平台获得生产线的能力,以及从使用合资企业的外国品牌获得发动机的能力。
3、宝马这种大品牌为什么不造超跑车?
在中文的语境中,跑车这个词的概念相当模糊。按汉语词汇这种广义理解,那么宝马的M
4、M
2、i
8、Z4,甚至连普通双门4系等等都可以被归类为跑车。宝马从不缺跑车,更不缺所谓的“轿跑”coupe车,然而上升到所谓超跑这个等级,这个向来标榜性能与驾驶乐趣的品牌貌似几乎没有能拿得出来的东西。咱们通常印象中认定的超跑,差不多是老外口中“hyper car”这脊烂和种级别,典型的代表例如兰博大牛、法拉利F12Berlinetta、迈凯伦720S什么的。BBA3个1线豪华品牌,奥迪有顶尖的R8坐镇,奔驰的AMG从SLR开始从来没闲着,唯独3强品牌中运动风格最为浓烈的宝马,却在这1尖端细分领域处于空白。回望过去,宝马M部门的前身曾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推出过1款倾情力作——M1。这款仅仅生产了3年的顶级跑车在当时绝对称得上汽车性能的标杆之1,同时它大概也是宝马迄今为止唯11款能踏入所谓顶级跑车名人堂、被后世所铭记的产品。在那之后,宝马推出过的概念跑车1历世茬又1茬,但在i8出现之前,始终没有哪幅想象力的画卷照进现实,反倒是6系、8系这种豪华大型GT的产品线1直在生机盎然地延续着。BBA3家,虽然都有丰富的高性能产品阵列,但本质上还是造民用车的,0基础鼓捣超跑或许不是做不到,但做这件事的代价太高了,也没多大意义。而另外两家竞争对手,事实上造超跑也都借助了外来力量。比如奥迪,是入主了兰博基尼后才搞出了R8;而奔驰,人家AMG从进入戴姆勒集团之前1直都是个独立运营的高性能公司。省事儿的拿来主义商家们都喜欢,但宝马手里,目前并没有类似的资源,至少在明面上没有。那么从0开始搞1台完樱盯全为了彰显性能的车,对于1个旗下1大堆高性能车,并且早已因运动而闻名的品牌有多大意义,是个问题。怎么理解宝马对于运动的诠释呢。即便现在的宝马车型已经越来越大、越来越舒适,早年间骨子里的热血已经温和了大半,但提到宝马的车,或开1下宝马的车,还是会觉得他们多少都与操控、性能这些字眼多有关联。运动1词,大概从这个品牌开始造车起就充分融入了旗下的各个产品当中,不用专门去造多少专业跑车,而是把所有普通车型都造得运动,这大概是宝马1直坚持的风格。另1家有类似倾向的是本田,只不过随着时代发展,这两家曾经非常朋克的品牌现如今棱角都柔和了很多。 事实上,跑车和所谓性能车之间的界限1直很模糊,就比如M4,有人把它当作攻弯机器、玩具大跑车,也有人看中了它不错的公路性能拿来日用,这些都不妨碍最新的M4在汉斯国博得1众北环地头蛇们的好评。宝马也不缺这种车,关于性能,这个品牌其实已经玩得很疯了,而它现在想要做的,很明显是向着更豪华、舒适的方向转变,这1点上,宝马与奔驰和奥迪完全相反。后两者都是做惯了舒服车,扭头来辆超跑当作性能招牌证明实力。就连雷克萨斯这样沉稳内敛的品牌,都曾推出过“卖1辆赔1辆”的LFA,为的也是这个,所谓旗舰,其实往往就这么 。
4、中国为什么不自主研发超级跑车呢?就比如外国有兰博基尼.法拉利什么的.中国难道造不出来吗?
研发跑车,国外是公司的内部行为,有1定市场并有自身的研究机构。 国内没有这个条件,应该说境外,是民富,而咱国内,是国富,概念不同。
5、国内这么多的自主品牌,为何就是造不出1辆月销量破万的中级车?
现在车企业竞争力是很强的,这方面的技术确实还没达到。
6、为什么中国造不出豪车跑车
文官武将出门都是奥迪巡洋舰,这简直就是歪风邪气,可国人对此却趋之若鹜,觉得这些车都是身份的象征,而自主品牌也仅是代步工具而已。由于这种观念差的存在,就算自主品牌造个豪车,消费者也根本不会买账,在消费者面前,产品力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价格。对于现在的国产车而言,价格是其无法逾越的坎,国产车1直用相对的低价吸引消费者,才出现了可观的走量式销售,1旦价格稍有涨幅。消费者就怨言4起,甚至放弃这个品牌,1旦出现竞争对手,国产策划价格就得频频探底,就算如此还可能出现卖不动的现象。而低价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品牌溢价提不上去,而在消费者心里国产车就是低端的代言词,所以说,想要真正实现豪车中国造,中国自主品牌还有很艰难的1段路要走。